找到相关内容228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民初法相學風札記--楊仁山,章太炎,歐陽漸的唯識論

    故其所作「抉擇唯識」,從「外說唯識」,「一切唯識」,告知法相學者所謂「名相分別,正智,如如」,以及百法之義。在舊唯識一邊,韓清淨支持太虛作,「唯識三十頌詮句」,「唯識三十論略解」,「瑜伽師地論科句...對。心物相對,蘊十二處十八界乃至四諦十二因緣,皆可納入百法之中。以光大玄奘法統為正宗。而舊唯識說終於失勢。 (三)歐陽漸的傳經與授徒 歐陽漸字竟無,江西宜黃人。生於同治十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51843695.html
  • 陋室杂谈(二)成佛之因如来藏

    所以说嘛,凡圣两条道上的一切,你就找不出一样如来藏管不着的。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直接认识、直接面对的一切,不管心法还是色法,只要你用凡夫的眼光去看待时,无一不属如来藏的七大所辖,不归唯识的百法所摄...者,皆是妄想分别意识之事,而非佛性”。除非他能证明“能有垢净以及动静变化”的是七大和百法以外的东西,或者证明如来藏不是佛性。否则就象是个无知的大傻冒来到太平洋,突然有了新的发现,于是大声喊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0556706.html
  • 略述“唯识无境”之意义

    识相应故;二所变故;三分故;四实性故。如是诸法,皆不离识,总立识名。”[8]正说明了此一道理。唯识学将宇宙一切事物总结为百法:八识、五十一心所有法、十一色法、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和六种无为法。唯识学主张:百法的一切现象,都内在地归属于识,是识的活动与显现,及其相关表现内容。  唯识学中的“识”义的运用,正是对认识活动本身进行了一种现象学反思。唯识的“唯”(ma^trata),是简别义、遮除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13565699.html
  • 永明延寿论“名”

    rdquo;,即便是“名”本身也在“世界万法”之列。唯识论之“百法”说将“世界万法”分为大类一百种;而俱舍论的“七十五法”说则将“世界万法”分为七十五种,比如,“名”在唯识论的“百法”说中就属于二十四种...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0041503.html
  • 因缘所生法——依他起性与缘起无常

    所产生出来的作用,概括为“百法”。百法是依托众缘而生起的,众缘是指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它们作为识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惟规律,是与客观规律相一致的,并对人的一切思想实践...“无因”的兴隆。  《六祖坛经》中,记载祖度化六祖慧能的一段因缘: 六祖慧能年轻的时候,从广东跋涉到湖北,晓行夜宿三十多天才只达黄梅的东禅寺,想跟随祖弘忍学法。初见面时,祖就看出了他学佛法的根器...

    释依昱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4751610.html
  • 民初法相学风札记——杨仁山,章太炎,欧阳渐的唯识论

    」为伪作,直斥为「梁陈小儿无知遍计」,  指为「肤浅模棱,铲尽慧命」。故其所作「抉择唯识」,从  「外说唯识」,「一切唯识」,告知法相学者所谓「名相分  别,正智,如如」,以及百法之义。在旧唯识... 有」,「有为」,第五是「性」,「无为」,揭明色法心法  ,心所法是实物,而「不相应行法」是无体。性相一对,假  实一对。心物相对,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乃至四谛十二因缘,  皆可纳入百法之中。以光大...

    黄公伟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5371700.html
  • 唯识三自性面面观

    三性。义类无边。恐厌繁文。略示纲要。”三自性的义类无边。可以通一切十法界百法乃至无边义理无有障碍,自在说之。今略示纲要,以摄无尽之意。  二. 结论  悲夫!凡夫二乘不知万法唯识...!三自性通达一切诸佛菩萨秘密语言,可谓深矣!三自性通心心所法等百法,可谓精微矣!释迦如来、弥勒菩萨、无著、世亲、玄奘、窥基所共称叹,可谓信矣!祈愿法界一切有情同契唯识实性。慈恩云:“识性识相皆不...

    定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673549.html
  • 谈心说识(九):依他起性与缘起无常

    种种现象以及它们在人的心理上所产生出来的作用,概括为“百法”。百法是依托众缘而生起的,众缘是指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它们作为识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惟规律,是与客观规律...因为在这世界上,没有“偶然”的繁荣,也不会有“无因”的兴隆。   《六祖坛经》中,记载祖度化六祖慧能的一段因缘:   六祖慧能年轻的时候,从广东跋涉到湖北,晓行夜宿三十多天才只达黄梅...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09142285499.html
  • 吕澄:缘起与实相(下)

    各别现象,而它的具体内容用百法来分类也可以概括无遗[一九]。这样的自性区别的构成,全靠名想即概念的理解,也就是它们自性认识通过了名想才各各区分的。名想不限于言说,心理上所有表像、观念,都包括在内,...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相应地各别摄取它们的境界,成为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这些根尘交涉随着好恶的反应很自然地会发展至于摄取客观的一切来丰富白己的生活[]。受用在这里便具备消化、滋养的...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0039947.html
  • 佛学源流述要

    即使到了意识层面空无一物的无想定之时,下意识的经验结构中仍然存在造成烦恼与痛苦之细心。正是禅定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逾越的困境引发以般若思想为核心的大乘思潮的兴起。若将《俱舍论》之七十五法与《百法明门论》之百法两相对比,即可明了大小乘的根本区别在于无为法之真如无为。 大乘禅旨在证会人性之善,小乘禅则偏重对治人性之恶。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作为小乘定学倾向的反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2940055.html